[Java 开发实战] 你还在统一返回 ApiResultBean 吗?✋ duck 不必,快来看 API 错误处理的最佳实践 ✔️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相信不少 Java 开发都在项目中使用过类似 ApiResult
这样的对象来包装 Api 返回类型,这相比什么都不包装有一定的好处,但这真的就是最好的做法吗?
关于封装 ResultBean 对象,晓风轻在他的 程序员你为什么这么累 (opens new window) 系列文章中有过不错的分享,但统一封装 ResultBean 实际上也是一种重复工作,秉承 DRY
的理念,还有必要对其继续优化。
统一返回 ApiResult 还不是最佳实践,必须不断思考优化,就像 React 所提倡的 Rethinking Best Practices
。
ApiResult 现状
我们先看一个常见的 ApiResult 对象,代码如下:
@Data
public class ApiResult<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int code;
private String message;
private T data;
}
好处:客户端可以使用统一的处理方式。
存在的问题:
- 在统一返回 ApiResult 的情况下,即使是正常返回,也会带上 code、message 属性,
多数情况
下属于冗余
。 Controller
层代码存在重复,返回对象重复定义、包装调用编写重复,代码整洁度下降
。- 统一返回 200 状态码不利于
请求监控
。 - ApiResult 同时承担了Api结果和错误结果的职责,不符合
单一职责
原则。
像下面这样一段获取列表数据的代码,若不涉及业务预期内的请求验证,是没必要包装一层 ApiResult 的,什么是业务预期内的验证呢,举个例子,比如非会员无法获取列表,业务上需要提醒用户购买会员,这属于合法请求,此时仍然可以使用 ApiResult 携带 code 明确返回给客户端。
public ApiResult<List<Data>> demo() {
return ApiResult.ok(getList());
}
ApiResult 要根据业务场景使用,不需要每个场景都使用它。
当 API 越来越多时,统一返回 ApiResult 的问题会被放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请接着看。
使用 HTTP 状态码
有许多项目采用的方式是,在 API 调用成功时使用正常的数据模型,而在出现错误时,返回相应的 HTTP 错误码
和描述信息。我们看一段 jhipster
中的代码:
@GetMapping("/authors/{id}")
public ResponseEntity<AuthorDTO> getAuthor(@PathVariable Long id) {
Optional<AuthorDTO> authorDTO = authorService.findOne(id);
return ResponseUtil.wrapOrNotFound(authorDTO);
}
主要 HTTP 状态码的含义:
- 1XX – Informational
- 2XX – Success
- 3XX – Redirection
- 4XX – Client Error
- 5XX – Server Error
采用 HTTP 状态码就不再需要统一返回 ApiResult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 ApiResult 中定义的 error code
很难跟 HTTP 错误码一一对应,光有 HTTP 错误码和描述信息是不够的,还需要定义专门的错误模型。
API 错误模型
如何定义一个好的 API 错误模型,这需要根据 业务的复杂程度
来定,我们先来看看几个 Big Company
都是怎么做的。
先看 twitter
的,其中省略了无关的 HTTP 输出信息。
HTTP/1.1 400 Bad Request
{"errors":[{"code":215,"message":"Bad Authentication data."}]}
使用了错误码,并且错误模型是一个数组,意味着可能会返回多个错误。
再来看 Facebook
的 Graph API。
HTTP/1.1 200
{
"error": {
"message": "Syntax error \"Field picture specified more than once. This is only possible before version 2.1\" at character 23: id,name,picture,picture",
"type": "OAuthException",
"code": 2500,
"fbtrace_id": "xxxxxxxxxxx"
}
}
注意,其返回的是统一的 200 状态码,错误模型中还包含 异常类型
和 trace_id
,这两个属性有助于排查错误。
最后看看巨头微软 Bing
的错误模型。
HTTP/1.1 200
{
"SearchResponse": {
"Version": "2.2",
"Query": { "SearchTerms": "api error codes" },
"Errors": [
{
"Code": 1001,
"Message": "Required parameter is missing.",
"Parameter": "SearchRequest.AppId",
"HelpUrl": "http\u003a\u002f\u002fmsdn.microsoft.com\u002fen-us\u002flibrary\u002fdd251042.aspx"
}
]
}
}
其返回的也是 200 状态码,但可以看到它使用了类似 ApiResult 的包装方式,并且还包含了 输入信息
、输入参数
和 帮助链接
,原来这就是 大佬
的做事方式吗?
果然 API 错误模型的设计,根据业务复杂程序的不同,实现起来也不太一样,这三个中,我们参考 twitter 的 API 设计
来看看在 Spring
项目中实现起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毕竟绝大多数项目的复杂度都达不到 FB 和 Bing 的程度。
Spring API 错误模型实战
错误模型的定义是非常简单的,代码如下。
ErrorResponse.java
@Data
public class ErrorResponse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ErrorDetail error;
}
ErrorDetail.java
@Data
public class ErrorDetail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int code;
private String message;
private String type;
}
错误详情中增加了一个 type
属性,可以帮助更好地定位到异常。
在 Controller
层编写时至需要返回正常的数据模型,如 List、VO、DTO
之类。
异常使用 AOP
的方式来处理。
编写一个 ControllerAdvice
类。
@ControllerAdvice
@ResponseBody
@Slf4j
public class CustomExceptionHandler {
@ExceptionHandler(value = Exception.class)
public ResponseEntity<ErrorResponse> exceptionHandler(Exception exception) {
return serverErrorResponse(ApiCode.SYSTEM_EXCEPTION, exception);
}
private ResponseEntity<ErrorResponse> serverErrorResponse(ApiCode apiCode, Exception exception) {
String message = apiCode.getMessage();
//服务端异常需要记录日志
log.error(message, exception);
//服务端异常使用api code中的message,避免敏感异常信息发送到客户端
return new ResponseEntity<>(errorResponse(apiCode, ErrorMessageType.API_CODE, exception), HttpStatus.INTERNAL_SERVER_ERROR);
}
private ResponseEntity<ErrorResponse> requestErrorResponse(ApiCode apiCode, Exception exception) {
String message = apiCode.getMessage();
//客户端请求错误只记录debug日志
if (log.isDebugEnabled()) {
log.debug(message, exception);
}
//客户端异常使用异常中的message
return new ResponseEntity<>(errorResponse(apiCode, ErrorMessageType.EXCEPTION, exception), HttpStatus.BAD_REQUEST);
}
private ErrorResponse errorResponse(ApiCode code, ErrorMessageType messageType, Exception exception) {
ErrorDetail errorDetail = new ErrorDetail();
errorDetail.setCode(code.getCode());
if (messageType.equals(ErrorMessageType.API_CODE) || StrUtil.isBlank(exception.getMessage())) {
errorDetail.setMessage(code.getMessage());
} else {
errorDetail.setMessage(exception.getMessage());
}
errorDetail.setType(exception.getClass().getSimpleName());
ErrorResponse errorResponse = new ErrorResponse();
errorResponse.setError(errorDetail);
return errorResponse;
}
@ExceptionHandler(value = RequestVerifyException.class)
public ResponseEntity<ErrorResponse> requestVerifyExceptionHandler(RequestVerifyException e) {
return requestErrorResponse(ApiCode.PARAMETER_EXCEPTION, e);
}
}
上面的代码只放了两个 ExceptionHandler
,一个是针对 请求验证错误
,一个是针对 未知服务器错误
,分别对应的是 400
和 500
的 HTTP 状态码。需要对其他异常做专门处理,也仍然是使用以上的公共 errorResponse
方法,就看异常被定义为 请求异常
还是 服务端异常
。
至此,API 就能返回 "漂亮"
的错误模型了。
结束了吗?
先别走,还没结束呢,如果正常和错误情况下返回的数据模型不一样,那接口文档该如何定义呢?如果使用了 swagger ,那么我们需要添加针对 400 和 500 状态码的 全局输出模型
。
在最新版本的 springfox
中要实现起来还是有点费劲的,来看部分代码。
@Bean
public Docket createRestApi(TypeResolver typeResolver) {
//附加错误模型
Docket builder = new Docket(DocumentationType.SWAGGER_2)
.host(swaggerProperties.getHost())
.apiInfo(apiInfo(swaggerProperties))
.additionalModels(typeResolver.resolve(ErrorResponse.class));
//添加400错误码输出模型
List<Response> responseMessages = new ArrayList<>();
ResponseBuilder responseBuilder = new ResponseBuilder();
responseBuilder.code("400").description("");
if (!StringUtils.isEmpty(globalResponseMessageBody.getModelRef())) {
responseBuilder.representation(MediaType.APPLICATION_JSON)
.apply(rep -> rep.model(m -> m.referenceModel(
re -> re.key(key->key.qualifiedModelName(new QualifiedModelName("com.package.api","ErrorResponse")))
)));
}
responseMessages.add(responseBuilder.build());
builder.useDefaultResponseMessages(false)
.globalResponses(HttpMethod.GET, responseMessages)
.globalResponses(HttpMethod.POST, responseMessages);
return builder.select().build();
}
以上仅为部分代码,主要在于 需要附加模型
并指定输出模型,在实际项目中应该将模型信息放在配置当中,根据配置自动添加,关于 swagger 的自动配置,若读者朋友感兴趣,可以有机会专门写篇文章来讲解。
写在最后
在每个接口中返回统一的 ApiResult,笔者觉得是一件挺无聊的事情,写程序应该是一件能发挥创造力的事情。不断去思考最佳实践,学习优秀的设计,这件小小的事情,我们在工作当中几乎每天都会碰到,它是值得被改进的。